分别关于庄子 孔子 孟子 老子 荀子的论据?

问题描述:

分别关于庄子 孔子 孟子 老子 荀子的论据?
不好意思,我是想要他们的作文论据啊!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09-3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庄子的哲学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深.
  《汉书‧艺文志》谓:「道家者流,盖出於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西汉史学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谓:「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弓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pass..
下一页:复合函数求值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