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应如何协作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问题描述:

全球应如何协作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3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全球协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及涵义
1987年4月,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的全新发展模式,强调人是发展的中心;不单纯注重经济增长速度、物资财富的积累,它更加注重发展的潜力,更加强调发展趋势的持久性和未来的发展能力与发展机会;强调“社会---人口---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追求全面的社会进步与社会变革.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中出现以及面临的问题
1、部分国际环境问题得到改善, 但绝大多数全球环境问题仍呈持续恶化之势
从目前情况看, 全球每年约有2600 万公顷森林消亡,1/4土地荒漠化,100多个国家缺水, 约17亿人缺乏洁净的饮用水, 生物多样性衰减, 气候变暖趋势加剧, 自然灾害频繁. 2、环境问题与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关系愈加紧密
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拥有良好的政治意愿基础上, 与经济发展、脱贫、经贸合作统筹考虑.特别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 环境问题始终与贫困和发展等社会经济问题紧密交织在一起.在这些国家, 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贫困, 贫困迫使人们谋求发展, 发展方式不当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新的环境问题不断涌现, 并逐步成为重要的国际环境问题
在酸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臭氧层破坏等传统的全球或区域性环境问题尚未解决的同时, 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涌现.例如, 汞污染和地面臭氧问题有逐步成为国际问题的趋势.目前, 国际社会对其污染认识程度还较浅, 无法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破坏臭氧层物质相比.全球环境的严峻形势对进一步加强国际协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三、全球协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强震并引发海啸,损失惨重!日本核泄漏已引起中国人的恐慌,这无疑是人类的又一次灾难.近几年人类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灾难,04年印度洋海啸;08年中国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2011年的云南盈江地震……这些灾难一次又一次警示着我们:善待地球,善待大自然,善待自己!人类对大自然无休止的攫取,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已势在必行!
(一)各国共同努力,进行全面具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
面对全球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的频发,资源的枯竭,为了全人类的发展,各个国家必须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制定全面的适合本国同时又兼顾其他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持续性原则,强调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共同性原则,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
第二,坚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社会使用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可再生资源的更新速度;社会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作为其替代品的资源的开发速度;社会排放污染物的速度,不得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吸收能力.
第三,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各国应把环境保护放在可持续战略的优先地位,强调运用环境税、产权界定等经济手段及行政手段、法制手段来保护森林、淡水、耕地、海洋、大气免受各种有毒物质的污染.
第四,利用市场激励与科技进步来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资源替换问题.市场机制可通过资源价格的变动反映资源的稀缺状况,一旦资源面临枯竭,资源价格上涨会促使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而科技进步能为资源替换提供技术手段.
第五,在工业领域推广清洁生产战略.所谓清洁生产,就是工业生产中通过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改革、技术管理、生产过程内部循环利用等环节的科学化、合理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中排放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减少污染.
第六,建立可持续发展核算体系,用来评价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各国应制定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战略,化解能源危机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科技进步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大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如节能技术、节材技术、节水技术、科学的种养技术,会节约各种资源、能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科技进步会促使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诞生和教育、科研等知识产业的发展,拓展产业发展的空间.其次,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资源的可持续.当经济发展所依赖的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时,必须及时找到替代资源,尤其是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从长远看,非再生资源终究要枯竭,物质生产所依赖的资源、能源终究要向可再生资源和能源转换.而科技进步是寻找替代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手段.最后,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如环境化学、分析化学、生态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环境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而生态技术、清洁生产的工艺技术,各种有毒物质的分离技术、节能节材技术,则大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废弃物和有毒物质,或者直接为环境的治理提供了技术手段.(三)世界各国应大力研发和利用新能源,应对能源危机
人类对能源的消耗,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就目前看来石油价格上涨已成定局,新能源的开发更是刻不容缓,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以外的各种能源,是清洁,环境友好型的能源,对解决严重的环境问题意义重大.比如氢能,风能,各国若能因地制宜,开发符合本国国情的新能源,便不会造成频繁竞争甚至争端.此外,矿物燃料是地球气候变暖、灾害频繁发生、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如果人类能开发出包括太阳能、氢能、核聚变能和生物质能等无害环境的新能源利用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地球环境状况将得到根本改观.
(四)突破资本利益的限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调节机制第一,为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必要利用计划手段对可使用的资源总量在各年度间实施计划分配.计划调节的目的在于防止再生资源的过度损耗或非再生资源的过快耗竭,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具有战略意义的不可再生资源,根据其替代速度在一定时期内实施计划配置,限量开采,以保证这些资源可满足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可再生资源,比如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则根据其更新的规模和速度,实施计划调节和限量开采,以保证这些资源的消耗速度不超出它们的更新、恢复速度.第二,森林、草原等植被是生态系统的核心.为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恢复生态平衡,有必要利用计划手段,由政府提供各种优惠措施,鼓励植被遭到破坏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蓄洪区退耕还湖;发展生态林和经济林,进行生态建设.第三,利用计划手段调节生产,实施清洁生产战略,减少各种废料的排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的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业和服务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这些产业依靠的知识和人力资本是可再生资源,使经济发展建立在知识、劳动力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基础上,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
第三,利用计划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和消费.各个国家对财富的占有和分配是不平等的.而地球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对资源和财富占有不平等,现有的资源永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通过计划手段建立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既能满足全人类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能抑制人们对财富的无止境的追求,抑制人们对资源、环境的掠夺和贪婪.五、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开发 造成全球资源、环境危机的根源之一,就是工业革命以来人口的爆炸性增长.据统计,世界人口在20世纪的100年里,人口翻了两翻,达60亿,现在每年仍以8000万至9000万的速度增长.至2025年,世界人口将超过80亿;到2100年,可能超过149亿.人口的急剧增长,必然超越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加快资源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的到来.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资本、技术缺乏,传统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大,贫困人口多,只能依靠简单劳动、传统技术和小片土地生存,直接依赖自然界提供食物和燃料.毁林造田、滥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捕捞,对森林、草场进行掠夺式开发,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导致森林消失、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物种锐减,水产资源枯竭,形成人口增长、贫困和生态退化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必须通过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规模控制在资源与环境可以承受的极限之内.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大力发展教育、医疗保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口的质量;通过扶贫开发,消除贫困与生态的恶性循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总之,世界经济和人类生存面临的危机表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制定积极的、全面的、有远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要有有远见的科技发展战略,还应有政府的计划调节、对人口增长的控制等.相信通过各国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