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问题描述: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1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提高师德修养从自律做起.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二.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因此,师爱就是师魂,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三,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立足岗位,立足国情和当地实际.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要从头脑想着应试题,心里盼着高升学率的禁锢中挣脱出来.与旧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寻找自我素质结构定位,并积极创建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在参加目前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践的同时,看到素质教育呈现的未来前景.一个有作为的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的形象,研究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教师的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构筑新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其次坦诚地接受学生的挑战.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育角色而学生这就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之间存在着“道”的双向交流.再次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师先于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理论和丰富的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的;教师教育的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的人.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有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国国格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导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会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可以说这是教师工作的全部.但是,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一个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处理与学生的矛盾——转化后进生.先进和后进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相比较才显示出来的,即使集中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也同样有后进生.这就迫切需要老师拥有最大的宽容与毅力.研究并帮助后进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关注并帮助后进生完善知识结构;保护并引导后进生的自尊心.绝不能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使得学生泯灭了争取上进的愿望.让我们谨记雨果的一段话.“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意识到我们肩上责任重大,从小事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和民族的振兴而努力!以纯文本查看内容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