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诗歌鉴赏 练习题 ,要六道,带标准答案,题也要标准啊~··谢

问题描述:

求高中诗歌鉴赏 练习题 ,要六道,带标准答案,题也要标准啊~··谢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09-1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多给你 几个吧,希望可以帮到你!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紧扣诗题,上句概括写“早行”,下句直抒胸臆,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仍然紧扣题目而写,所用笔墨精简,但视角扩大,“商山早行”之景可见.    C.颈联描写了商山早行路上的自然秋景,“落”“明”二字,生动传神,赋情于景.    D.尾联的“思杜陵”与首联的“悲故乡”相呼应,更表达出诗人的思念故乡之情.   
②梅臣普以本诗颔联为例,指出最好的诗是“关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你具体赏析.(4分)①C(3分)②诗人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些富有特征的景物,简笔饱勾画羁旅早行的凄清之景,鸡鸣清远,茅店依残月,荒野旷远,行路长长,踏步板桥,春朝寒霜之上留“人迹”.诗歌形象鲜明真切,使我有亲临其境之感.整联文字处处写景,但字字言情,意蕴丰富,包含了抽象而丰繁幽微的情思,表达出旅人的孤独悲愁,思乡之情.(4分,点出难与这景,结合诗句描述评人状写之景,2分;写出“不尽之意”的所指1分,语言表达,1分)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                           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    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柳濛烟”一句描写初春时节,柳色如烟,梨花盛开,小雪霏霏,景色宜人.   B.“犬吠”两句写犬柴门,燕子在茅屋顶上欢快鸣叫,句式对仗,动静结合.   C.“老瓦盆边”三句写田家老翁老妇,白发如丝,在老瓦盆边饮酒,闲适自在.   D.结尾写“秋千女儿”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行人”在马上吟诗的样子.   ②请对“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两句诗作简要赏析.(4分)①(3分)A(“梨雪”是说梨花似雪)②(4分)要点一:“桑柘”两句,写透过又柘树可见一个梳着双髻、头插花枝的女孩正在荡秋千.(解释诗句,1分)要点二:运用了细节描写(活泼、快乐、调皮……)的农家少女形象.(概括形象特点,1分)要点四:表达了作者对农家少女(田园生活)的喜爱.(说明思想感情,1分)3、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①叶梦得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③.    注释:①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丞相谢安命其弟谢石、侄谢玄率兵应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②叶梦得:南宋词人,主战派.此词写于他被主和派排挤出朝期间.③桓筝:谢安(号东山)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陪帝饮酒时,其旧部桓伊弹筝助兴,唱《怨歌行》,谢安闻之流泪,武帝也面有愧色.(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开头三句写词人登高远眺所见之景,暗含故都风景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B.“想乌衣年少”一句中的“想”字所领起的七句,追忆了当年淝水之战的情景.C.“沸浪骇奔鲸”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谢家子弟所率东晋部队的夺人气势.D.“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两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不再的慨叹.(2)、这首词结尾处用了谢安晚年的典故,这样写有哪些作用?(5分) (3).有词评家说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叶梦得的这首词颇具豪放之风,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如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刻画、情感抒发等),对这首词的豪放风格加以赏析.(200字左右) (10分)    解答“(1)C(3分)  (2)(5分)要点:诗人以谢安晚年被疏远自比(1分),表达了自己被冷落的寂寞与愤懑之情(1分),也寄予了自己为国效力的愿望(1分),集中体现了全词的主旨(1分),表达含蓄深沉令人回味(1分).(意思对即可)(3).(10分)评分原则:有明确的看法,且能围绕自选角度有理有据地分析,语言通顺,得8-10分;有看法,分析不具体,语言通顺,得5—7分;有看法,但缺少具体分析,或看法和分析都有一定问题,且语言不够通顺给1-4分.     [译词]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叶梦得寿阳这座古老都城岸草凄迷,远望淮河淝水自西流来,依然环绕这座孤城.遥想乌衣巷内谢石、谢玄那班英武少年,年轻有为,足智多谋,军容严整.安坐在帷帐里从容静观符坚骄兵渡河南侵,如惊涛骇浪中凶猛的鲸鱼奔腾.掉转目光去看那滔滔东流的河水,回头谈笑间,击溃强敌的功业便已告成.经历千年,八公山下断崖间依然草木丛生,在遥远岁月里记录历史的峥嵘.只能独自无目的地观看云层舒卷,波涛涌动,没有地方可以寻到豪杰英雄.确信谢家子弟劳碌为国不过空成历史;嘲笑自己为什么又生悲怆怀想之情.想起那位谢东山老先生啊,怎么承受年迈时独自倾听桓伊弹奏的哀婉筝声?[样例①· 景物描写角度]叶梦得的词作《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虽然核心写一“迷”字,但颇具“豪放之风”.词中正面描写景物的笔墨虽然不多,但在孤城环水、岸草凄迷的境况下,词人却描绘出了“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的景象.试想,由淝水之战到南宋偏安已近千年,而作为当年主战场的八公山,断崖刀劈剑斫般矗立,那些曾令强敌草木皆兵、胆战心惊的草木依然呈现出峥嵘气象,千载以下,一股英雄豪气凝聚荡涤其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股豪迈气概也凝聚在词人胸怀.其余“沸浪骇奔鲸”“漫云涛吞吐”等想象、衬托的景物描写也都毫无柔媚之态.看来,这首词也真“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断崖草木,遥拥峥嵘”啊![样例②·人物形象刻画角度]叶梦得的词作《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虽然核心写一“迷”字,但颇具“豪放之风”.在孤城环水、岸草凄迷的境况下,词作怀想的却是“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的谢家才俊.这些年轻人英武有为,足智多谋,他们指挥的军队整饬强劲.尽管敌军骄横嚣张,但这些年轻将领却在转盼之间,“一顾功成”.这与苏东坡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与辛稼轩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异曲同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词人正面描绘、反面烘托,塑造出指挥若定、挥洒自如的英雄群像,寄托的正是自己慷慨激昂、意气勃发、建功报国的豪迈情怀.看来,这首词也真“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啊! [样例③·情感抒发角度]叶梦得的词作《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虽然核心写一“迷”字,但颇具“豪放之风”.这首词下阕有大段抒情,可谓回肠百结,沉郁苍凉.“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词人胸潮翻滚,苦觅英杰,满腔孤苦郁闷.“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抚古思今,满腔悲怆,直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精彩演绎.“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受排挤,遭打击,壮志难酬,令人不禁想起辛稼轩“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苍凉慨叹.尽管词人目迷肠愁,但慷慨悲歌,句句国是,并无一词在为个人婉转哀诉.看来,这首词也真“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可堪岁晚,独听桓筝”啊!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新城道中①(二首选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②.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③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④春耕.[注]①此时是神宗六年春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于赴新城道中所作.②铜钲:铜锣.③西崦:西山.④饷:犒劳. (1)细致体会,说说这首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3分)(2)从全诗来年,前二名胜“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有何作用?(4分)(3).对于这首诗第二联即第三、四句的评价,存在不同看法.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四云“三、四(句)颇拙耳”;清人纪昀也认为这两句中的“絮帽”“铜钲”的比喻太俗气——“究非雅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以你所熟悉的古诗词作品为例,写一段赏析文字谈谈自己对“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中比哈这一修辞运用的评价.要求:观点鲜明,分析深入,表达得体,200字左右.(10分)[参考作品: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白居易《琵琶行》;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1)这首诗流露出作者热爱自然、关注劳动、体察民情的愉悦之感.[(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察)评分标准:本题3分.“对自然美(或‘山村春色’)的赞赏”“对百姓欢乐的体察”“对春耕劳作的欣赏”,答出一点给1分.若将后两点答成“对 
民情农事的关注”,可给2分.](2)①“欲山行”总启下文,为后6句写道中具体所见引路.②“东风知”“吹断积雨”流露出清新、快乐之意,为
全诗奠定情感基础.(③“东风知”运用了拟人手法,使人感到亲切,为下文表现内心舒畅营造了氛围.[(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评分标准:本题4分.任选两点作答,答对一点给2分.](3).(略)[(本题考查基于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评分标准:本题10分.观点,2分;阐发与分析,5分;表达,3分(达到字数要求且无语病,1分;连贯、精彩各1分).将“絮帽”“铜钲”的比喻运用视为妙笔与败笔均可,根据自圆其说的水平酌情赋分.][样例]我认为“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中的比喻,虽够不上精妙的上品,但也有着稚拙的趣味.可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用“絮帽”喻山头的“晴云”,用“铜钲”喻树梢的“初日”,从形态、色彩等主要方面看都很贴切.虽然“究非雅字”,但用在一首描摹山野田家生活的诗里,也别有趣味.如果说“颇拙”,那也拙得有趣,拙得自然.试想,春雨乍停,晴空白云,新树初阳,诗人在去往杭州的山路上,边走边看,内心充满着新鲜感和喜悦情,甚至焕发出几许天真童趣,于是“絮帽”“铜钲”这两个童话式的比喻脱口而出.这一对比喻的不足在于静滞,欠缺激发读者联想、想象的神韵和魅力.如果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苏轼自己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种动态画面、神来之笔相比就逊色了.这也有点儿像同是喻庐山瀑布,徐凝的“白练”就比不上李白“银河”.但是,“絮帽”“铜钲”毕竟不同于以“玉尺”喻鱼跃,用“银梭”喻燕飞的拙劣修辞.大致而言,它们还是可以接受的.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17分)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盂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乌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本诗以朴素的语言开头,描绘出美丽清爽的环境: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       B.“众鸟欣有托”,一个“欣”字,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飞还鸣啼的乐趣,有“羁鸟恋旧林”的深意.       C.“微雨”“好风”的“微”“好”二字互文,风吹面不寒,雨润衣:不湿,和风细雨令人兴会俱佳.       D.“俯仰”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隐居读书的感受,点破全诗主旨.(2)简析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的哪些乐趣.(4分)(3).对“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居于僻巷,常使故人回车而去,和世人很少往来;另一种认为:车大辙深,此穷巷不来贵人,故人却常来.你更认同哪种理解? 结合本诗,并联系你学过的陶渊明作品,阐述理由.(200字左右)(10分)(1)B(颇有“羁鸟恋旧林”的深意牵强)(2)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五个方面的乐趣:草木繁盛,环境清幽;隐居田园,无尘世纷扰;躬亲耕作,自食其力,顺乎自然;时鲜待客,把酒言欢;纵情想象,沉醉书卷.(共4分,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得满分)(3).答案示例:(一)我同意第一种理解.这首诗中诗人尽情表现他归隐之后耕读的乐趣,描写朴 实清幽的自然之美,在这种意境下,不应该有外人打扰.陶渊明远离官场,昔日的朋友不再    和他:来往,表面上他们的豪华车驾被陋巷所阻隔,实际上正表现陶渊明与他们的人生    追求不同.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曾说“请息交以绝游”“复驾言兮焉求”,在隐居    生活中,他更愿意和村民畅谈农事,“欢言酌春酒”“悦亲戚之情话”,因此,把“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理解为昔日J捐友不再往来,更加符合陶渊明隔绝尘俗的喜悦心情.(二)我同意第二种理解.这首诗中诗人主要描写的是归隐后的田园之趣.陶渊明远离官场,官场中的人不再和他来往,他们的豪华车驾被陋巷所阻隔,用此与老朋友却常常前来形成对比.陶渊明向往的生活是“悦亲戚之情话”,本诗中也有“欢言酌春酒”之句,表明诗人并不是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是拒绝与官场中人来往,因此把这两句理解为达官贵人不再往来,而老友频来,更加体现陶渊明对“俗韵”的鄙视和对朴素生活的赞美.附:评分标准    10—8分,观点明确,能联系文本和课本充分阐释,表达通顺.    7—5分,观点较明确,能联系文本和课本阐释较充分,表达通顺.    4—0分,观点基本清楚,能联系文本或课本阐释,表达欠通顺.    每少20个字减1分,减到3分为止;关键错字,每两个减1分.6、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共17分)   一剪梅   (南宋)刘克庄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束缊②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③是王郎,来送刘郎.洒酣耳热现文章,惊饿邻墙,推倒胡床④.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叉何妨!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  ②束缊(yùn):捆乱麻做火把. ③元:通“原”. < />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下列对洞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写出连夜行路的情景,紧扣小序中“夜”字.       B.“天寒路滑马蹄僵”,既写出天气恶劣、行路之难,又衬托出王迈为人热情.        C.“酒酣耳热说文章”,酒宴上作者与朋友不话别却谈起文章,作者构思巧妙.        D.“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的王迈鼓掌大笑,与作者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   (2)这首词下阕的最后两句抒情很有特点,结合语境试作分析.(4分) 
 (3).这首词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00字左右)(10分).(1)D“旁观拍手笑疏狂”是指旁边有人听作者与王迈高谈阔论而拍掌笑话他们的狂态.(2)示例:“疏又何妨,狂又何妨!”一句运用了反复、反问的修辞,对那些旁观者直接表达出作者的坚定态度,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激越.    (评分标准:对诗句进行解说2分,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情感2分)(3)一、答案的调整“答案要点”中“诗人”改为“人物”.二、赋分细则字数:差2行扣1分.(只扣1分)审题不清楚,概括两个人物:扣1分.有科学性错误(对诗句理解有误)扣1分.缺少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扣1分.分析过程中偏离了对人物的分析,扣1分.文中过多引入命题材料以外的例子,扣1分.语言中不合逻辑、不通顺.三、参考例文及其他概括“形象”时用的词语豪放、豪迈、豪爽、豪放不羁、豪放脱俗、豪放旷达、洒脱、不畏艰险、对理想执着追求、对人生坚定、狂放、疏狂、狂傲、傲岸不屈、豪情不改……开朗、豁达、乐观、胸怀宽广、坦率、率真、……重情义、真诚、热情、关心朋友、……书生本色、爱诗书、爱诗文、好学、志趣高……参考:9-10分刘克庄是一个狂放不羁,胸襟宽广,不畏艰险的硬朗的大丈夫.其一,“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将古代文人墨客为文而生的气节展现出来.宁愿风餐露宿,也不能缺了精神食粮,刘克庄的文人傲骨展现出来.其二,“天寒路滑马蹄僵”表现了前方路途的艰难,但仍能“酒酣耳热说文章”,这个面对漫漫长路却毫无顾忌饮酒作诗的人,便是宽广旷达的刘克庄.其三,“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将醉酒下的刘克庄的不羁和直率暴露出来,端起酒杯仰天长啸,心底的热情与狂妄喷薄欲出.由此可以看出刘克庄的傲骨,不羁与旷达的性情.(235字)7-8分 本词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本人狂放不羁的鲜明的性格特点.“挑得诗囊,抛了衣囊”运用对比手法写出在天寒地冻中,在束缊宵行中,作者忘却寒冷却不忘诗书,可以想见作者一路吟啸的情境.遇到送行之人,作者更是酒酣耳热忘记一切,与友人说起文章,掀翻胡床都毫不在乎,运用夸张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极度的狂放.作者运用一系列简洁明快,充满激情的语言写自己的“疏狂”,一则是性格使然,其实更表现出作者对王迈天寒路滑为之送行的激动与兴奋.二者叠加,烘托升华,一个鲜明的极具个性的形象便跃然纸上.(234字)(有对手法的解析,但后半部分空洞.)5-6分 作者的奔放个性在词中表现得十分鲜明.第一句描绘了作者在寒夜中飞驰的景象,给人留下强健的印象.紧接“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寒夜中为了心爱的诗书竟可以连衣囊也抛弃,更体现了词人的洒脱、豪迈.下阕首先描绘了风亭送别的情景.“酒酣耳热说文章”,没有了送别时的矫情,以痛饮畅谈话别,体现出作者宽广的胸怀.“惊倒邻墙,推到胡床”,何等狂放!兴致一来,便是疏狂!但疏狂又何妨!词人那洒脱、奔放的形象跃然纸上.(197字)(对人物形象概括不准确,分析不深入.)3分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王郎”此句写出了天气的恶劣,行路之难,但更衬托出王迈为人热情,不顾天气的好坏,一定前来为好友送行.我认为王迈为人讲义气,重感情,被这句诗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友谊其实就是这样.在乎的不是享乐时的愉悦,而是离别时及时冰天雪地也要来的感动,所以才会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自古以来的诗中,无论李白还是杜甫都有与朋友饯别的诗句,可见朋友之重在离别之时尽显出来.王迈的热情送别,必会温暖了刘克庄前行的路途.(221字)(审题不准)[样例①·刘克庄的人物形象]这首《一剪梅》词刻画了个性鲜明的词人刘克庄自己的形象.他性情豪放不羁,珍重友情,醉心于诗词文章.请看,这位词人擎着火把,夜里长途跋涉,把衣囊都丢掉了,却单单挑着诗囊.这不是一般的马虎,在他的心里,精神生活远远重于物质生活.词人和来饯行的朋友在风亭欢聚,纵情豪饮,酒酣耳热,纵谈文章,喊声山响,把胡床都推倒了.当旁观的人笑他俩疏狂的时候,它更是和朋友一起高呼:“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真是醉态可掬,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不是一般的疏狂,与其说词人是醉于酒,莫若说是陶醉于臧否文章的忘情谈论——这真是一幅鲜明可爱的自画像. [样例②·王实之的人物形象]这首《一剪梅》词刻画了个性鲜明的友人王实之的形象.他性情珍重友情,豪放不羁,醉心于诗词文章.请看,这位友人不顾“天寒路滑马蹄僵”,在寒夜赶来为朋友在风亭置酒饯行.在他心里,朋友情分万分珍贵.见到朋友后,没有半点歧路沾巾的悲切,而是纵情豪饮,酒酣耳热,纵谈文章,喊声山响,把胡床都推倒了.当旁观的人笑他俩疏狂的时候,它更是和朋友一起高呼:“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真是醉态可掬,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不是一般的友情,而是建立在诗文投合基础上的高雅深情.与其说这位友人是醉于酒,莫若说是醉于情——这真是一幅鲜明可爱的友人画像.7、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7分)终南别业  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五六两句写游山之趣:沿着溪水行至尽头,还可以坐下来看白云从岩岫间生起.    D.七八两句中说,作者偶遇山中“林叟”,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2)这首诗三、四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各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意作简要分析.  (4分)   (1)D七八句是说作者在山林偶遇“林叟”,与之谈笑言欢,以至忘了归期.  (2)最传神的分别是“独“和”空“字,诗人只身独游南山,只是随行而为,满山美景不需与人共赏,但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这两个字表达出了诗人归隐之后的闲适情趣.或“最传神的分别是“独“和”空“字.诗人兴致来时,只能独自游山,纵有满山美景,也只能一人欣赏,在远离尘俗的空静中不得不承受随之而来的孤独落寞.8、 [古代诗歌阅读]【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元)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译曲】天庭的织机结束了纺织,月亮梭子也终于得闲,高峻的岩石峭壁上,垂下雪白的绢绦散着寒气.就像是冰凝丝线挟带着雨雾,悬挂在云霄上面,经历了几千年的曝晒,直到现在还是没有晒干.瀑布闪光的飞沫溅到身上,凉得让人感到衣单.活像银白的长虹畅饮涧水,又像晶莹的玉龙冲下高山,还像晴天飘雪飞落在河滩.对于乔吉,有人认为其堪称元曲作家中的李白,你如何看?试以上面一首元曲为例,结合你对李白诗歌风格的理解,就你的认识作简要分析.不少于200字.【样例】有人认为乔吉堪称元曲作家中的李白,仅就这首《水仙子·重观瀑布》而言,我觉得是一种相当肤浅的评价.不错,“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等譬喻,表面看是丰富、奇特、新颖的,颇有些像李白的诗歌风格;但这仅是表面相似,甚至是并不高明的模仿.与李白的诗歌相比较,《水仙子·重观瀑布》缺少的是飘逸超凡的气概和豪迈不羁的情怀.请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何等的抱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何等的慷慨;而“石壁高垂雪练寒”是多么僵滞,“冰丝带雨悬霄汉”又多么猥琐,至于“晒未干”“怯衣单”简直有几分可笑了.如果说李白的作品是谪仙创造的神品,那么《水仙子·重观瀑布》便是匠人勾描的俗作.借用苏轼评价徐凝的话调侃一下这首元曲: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乔吉洗恶诗.         
再问: 谢谢啦··~能不能帮我找几道高中必背古诗文的题啊,因为我们老师让出题,答案肯定不标准啊
再答: 你哪个省的?背诵范围是什么?
再问: 我们老师后来要求出课内的题,麻烦你啦。好负责啊,加分...我是黑龙江省的 杜甫《登高》 李商隐《锦瑟》 王湾《次北固山下》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韦应物《滁州西涧》 李白《送友人》。 如果可以的话这六首,别的高中的也可以。谢谢啦
再答: 你自己可以这样去出题,一方面把默写背诵彻底解决,一方面又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可以更快的迁移到诗歌鉴赏当中。如:                              既写出了声态,又写出了长江滚滚而来,奔腾不息的豪迈气势,使意境更加               ,感情更加                              。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例6求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