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问题描述:

初一生物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急啊最好是表格额大概就行了谢了
1个回答 分类:生物 2014-09-2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第二章 观察生物
1 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目标:
1、能列举常见的生物和非生物,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能列举常见的动物和植物,说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3、通过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4、学会使用放大镜,学会观察的基本技能(要根据一定的次序进行).
5、学会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动物和植物
难点: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让学生尽量都罗列出,强调动物和植物的区别的关键两点.
教学方法:探究、实验、讨论.
教具准备:蜗牛、放大镜、玻璃板、米醋、蔗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引入:
茫茫宇宙,亿万星系,地球在茫茫宇宙里是不是唯一有生命的?科学家在探索宇宙的时候,同时也在研究地球上的生命-------生命科学.这一章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上的各种生命(生物),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观察.第二章:观察生物
师:第一节我们来学习什么是生物,什么是非生物?
第一节 生物和非生物(板书)
师:首先让同学们猜个谜语: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生:是蜗牛.
师:对,是蜗牛.同学们有没有去抓过蜗牛,通常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哪些地方能找到?
生:草丛、石块下,潮湿的地方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请来的蜗牛.注意,我们要爱护它,珍爱生命.
师:便于更仔细地观察蜗牛,我们需要使用一种工具--------放大镜
学生活动:
3 阅读课本30页,获得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提高自主能力)
4 用放大镜观察指甲,铅笔等,描述出与肉眼直接观察的区别.
5 仔细观察蜗牛,找出蜗牛眼、口、足、壳、触角(两对)
[小组活动] 巡视、指导、记录结果,个别学生汇报.
师:蜗牛的眼在哪里?
生:(观察讨论交流),在上面那对触角顶上.
师:口在哪里?如何观察口?足的位置,如何爬动的?
生:把胶片反过来看.
师:将我们观察到的记录在书上,填写部分结构名称.
(让一位学生描述蜗牛结构)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在仔细观察各部分结构,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走马观花,应该依据一定的顺序,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我们同学在描述结构时,也应有一定的顺序.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结构分别具有哪些功能?
学生活动:讲述各结构的功能,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师:是不是真如你所讲?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同学们讨论一下设计怎样的方案来验证蜗牛的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
(学生有想法但表达不清)
师:好,我们看课本P31,列出的几种方法试试.
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生:灯光下爬行验证有没视觉不好做
师:由于实验室灯光很亮,所以现象不清,其实蜗牛是喜欢阴暗的地方,它会朝暗处爬.
小结:通过刚才和实验,我们知道了蜗牛有几种感觉?
生:4种,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
师:蜗牛为何要四处爬行?爬行时留下痕迹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找食物,交配繁殖后代等,传递信息,
师: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还了解了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如铅笔头触碰)被蜗牛感觉,它会做出反应.
问:用铅笔触碰课桌,课桌会有反应吗?
生:没有.
师:这由于蜗牛是生物,课桌是非生物,生物会对刺激有反应,而非生物没有,这正是两者的区别之一.生物与非生物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区别,这个问有待我们下节课讨论.
作业:1、思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思考动植物的区别?
3、完成作业本上的内容.
板书设计:
二、观察蜗牛
2、1生物和非生物
1、 放大镜的使用
2、 观察蜗牛
蜗牛的结构:口、眼、足、壳、触角
相应的功能
教后反思:
观察蜗牛这堂课,学生很有兴趣,但叫他们写观察报告记录时又有些问题,要老师总结后才能做好.在实验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验证蜗牛结构的功能,让其尝试多种实验方案,但往往成效不明显,而且蜗牛也被弄死了几只,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实验探索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所以,对于实验课,课前的理论讲解是相当重要,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这样不至于实验课气氛活跃,但却没有效果.
第一节 生物与非生物(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被蜗牛所感觉,蜗牛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那么用铅笔触碰课桌,课桌有没有反应?
生:没有.
生物与非生物(板书)
师:目前人类只知道地球上有生物,其他星球没有生物.那么,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呢?前面我们观察了蜗牛,用笔尖触碰它时,会有反映,但课桌不会,说明蜗牛是生物,而课桌是非生物,区别在于——生物对刺激有反应,而非生物没有. 那为什么生物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呢?有什么目的吗?
生:避免危险,寻找食物,寻找光亮处等多种意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列举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 ,填在P32表格中.呆会儿请同学来回答.
生:生物有小猫、小狗、小猪、蟑螂,树木等等.非生物有汽车、石头、书包、桌子,椅子等等.
师:你为什么会把这些这样分呢?说出这样分的目的.这是因为生物与非生物存在着差别.
思考:婴儿会生长吗?汽车会生长吗?
猫吃东西吗?鹅卵石吃东西吗?
讨论:除了书上P33列举的三个差别,还有其他的吗?
小组学生讨论,并把结论填写在P32的表中.
【生物的基本标准】:
有严整的结构 由细胞组成
能进行新陈代谢 要营养,要排泄
会生长 能生长、长大
应激性 对刺激有反应
生殖和发育 能繁殖后代
遗传变异的特性 后代种类一样,但总有差异
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会变化,进化
而非生物不具备以上特点.在自然界中的生物我们又常常把它分为动物和植物.
动物与植物——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生物
动物 | 植物 两界说:动物、植物
| 三界说:动物、植物、原生生物
| 五界说:动物、植物、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
(2)动物与植物的区别
1 获得营养的方式
植物:有绿叶,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
动物:通过吃食物来获得营养,自己不会制造营养物质
(2)运动的快慢
植物:不能快速运动
动物:能自由快速运动
(3)讨论其他动植物的区别:(生活的地方,植物)
动物 | 植物
|
总结分类的理由,填写好P33的表格.
教后反思:
学生对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掌握的比较好,但是植物和动物的区别就有点困难,比如营养方式、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上的区别,另外还有些学生认为植物不具备生物的一些特征:如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会运动.
第二节 常见的动物
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以及动物和植物的区别之后,本节着重依据一定特征把动物进行了分类,要求学生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要帮助学生初步培养起一定的生物进化论的思想,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本节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相关的代表动物名称,不要求学生掌握动物的生理习性和生理结构.再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动物资源及其利用,引导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建立分类的理念,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养成爱护动物的美德.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
2 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的名称.
3 说出五大类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的名称.
4、能够利用动物的特征进行一般的分类,建立分类的理念.
5、通过对动物的认识,让学生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
教学难点:逐级分类
教学方法:探究式、游戏活动、讨论、归纳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把整个自然界进行了分类,分成了生物和非生物,生物又可分为植物、动物等.那么分类到底是什么样的概念,让我们先来看看生活中的例子:
无论是逛超市还是逛商场,我们总能很快的找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除了指示的标志外,对于商品的分类也是非常重要的,请尝试对以下商品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名称以及分类的理由.
SONY摄象机 飘柔洗发水 雅戈尔西服 舒肤佳香皂 长虹彩电 罗蒙衬衫LG冰箱 鳄鱼体恤 奥妙洗衣粉
学生思考个别补充回答完成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要进行分类?根据什么进行分类呢?
生:交通工具,人,我们课桌里面的东西……等等,似乎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分类,便于人类生活.
师:那既然分类在我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分类的意义是什么呢?
生: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有条理,更容易认识、发现、研究事物等等.
师:平时工作、生活中常用到分类,有助于我们理顺事物,提高工作效率;科学研究的分类,更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同样在生物界里面,在动物界里面,面对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我们也都要进行分类,这样我们才能更容易,更好的认识动物世界.但在分类之前,我们先得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研究,了解动物具有什么特征,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再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出示:几种动物的图片
师:比如,以上的动物根据水生还是陆生,可将它们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根据有没有羽毛,可将它们分为有羽毛的动物和没有羽毛的动物.除以上两种特征外,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特征将它们进行分类.
让学生观察以上四幅图片中的动物,写出几种分类方法.
(小组讨论,看哪一组写出最多种的分类方法)
(学生可能答:有没有足、有没有毛皮、有没有翅、有没有鳞片、有没有心脏、会不会飞、是不是用肺呼吸等)
师:你在给动物分类时,做了哪些工作?运用了哪些科学的方法?
生:观察、分析、比较.
师:从上面新的分类中可知,对动物也有多种分类方法.通过对不同动物的解剖,可以发现有的动物体内有脊椎骨(如狗),有的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如昆虫),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就是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大家对动物有这么多的分类方法,为什么科学研究用这种分类方法?可见,科学的分类是要抓住事物的最根本的特征.这样才能使研究更具科学性,使研究更方便.
师:你们在吃鱼的时候有没有仔细观察过鱼的骨骼?
请你仔细观察图2-10中4类动物的骨骼,他们有什么明显的相同特点吗?
(分组讨论,再由学生汇报、补充)
师:像鱼、蛙、鸟、兔等动物,他们的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它有许多脊椎骨组成,称为脊椎动物.你们吃过虾、乌贼等,也见过昆虫、蚯蚓等,它们的身体上有没有脊椎骨?
生:没有.
师:我们把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
让学生说出哪些动物属于脊椎动物,哪些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分组讨论并写出,再由学生汇报、补充)
脊椎动物
师:今天的课中我们接着为脊椎动物进行分类.我知道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爱的动物是吗?其中有脊椎动物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由一个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脊椎动物(较熟悉)的名字写在纸上,交与一个当公证人的同学手中,然后由其他同学就动物的特征向他提十个问题,他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提问中不能涉及动物的名称,提问结束后让同学猜出他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如提问的同学大致猜出了动物的种类,则提问的同学获胜.
师:从游戏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脊椎动物有相同的形态、生理特征,根据这些特征的不同,我们把脊椎动物又分为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五大类.
(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了解了分类的意义,知道科学的研究需要科学的方法,自然界中我们要研究的事物很多,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就先将它们进行分类.科学研究的分类,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课后反思:
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出发,从生活中的分类的例子引入,让学生明白分类的重要意
义.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可以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的意义,知道动物界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又根据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生理特征,我们把脊椎动物又分为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五大类.
鱼类:
出示:几种鱼的图片(第二课时)
师:在观看了以上几种鱼后,让同学们说说看鱼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鱼的鳃和鳍有什么功能?
(学生讨论,回答)
师:鱼类大约出现在4.5亿年前,目前世界上大约有鱼类2.4万种,它们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有鳞片,适合水生生活.大家都熟悉哪些鱼?
生:鲫鱼、金鱼,带鱼.
师:淡水中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和海水中的黄鱼、带鱼、鲨鱼都是我们多熟悉的鱼类.其中“鳙鱼、鲢鱼、草鱼、青鱼”有四大家鱼的美称.
两栖类:
出示:青蛙一生的图片
师:观察图片,讨论青蛙生活在哪里?青蛙的一生在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青蛙的幼体和鱼有些相似,生活在水里,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它的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尾退化,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兼用湿润的皮肤呼吸.象青蛙这样的动物就称为两栖类动物.两栖类动物大约出现在3.5亿年前,现存的种类比较少,你知道有哪些动物是两栖类的吗?
出示:两栖类动物的图片
师:大鲵:又称娃娃鱼,生活在深山清澈的溪流中,终生具有扁平的尾.蝾螈也终生具有扁平的尾.
牛蛙:肌肉发达,肉质鲜嫩,可食用.
树蛙(雨蛙):个体一般较小,多数为绿色,在我国分布很广.它的四肢末端有吸盘,可用来攀援树枝,下雨时喜欢鸣叫.
疣螈: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头部扁平,吻端平切.除唇缘、指、趾及尾外,全身布满瘰粒与疣粒;头侧棱脊显著,背中线棱脊明显.体侧自肩部向后至尾基部各有一列整齐的瘰粒.前后肢几乎等长,指扁平,末端钝圆.体色除尾部腹缘及四指为橘红色外,其余皆为黑色.生活于海拔650-2500米山区溪流的塘边,多在夜间捕食.平时生活在陆地上,夏季繁殖期进入水池中.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一种极有药用价值的经济动物.
爬行类:
师:大家知道哪些动物属于爬行类?
出示:爬行类动物的图片
师:地球上真正的爬行动物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它们一般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如蛇、鳄鱼、龟、变色龙、蜥蜴、鳖等.
阅读:毒蛇和无毒蛇
鸟类:
师:大家熟悉什么鸟?(学生列举);
出示:鸟的图片
师:最早的鸟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他们的身体表面都有羽毛,前肢变成翅,体温恒定,能飞翔.
师:你们知道鸟类身体上有哪些特点利于他们的飞翔生活吗?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小结)1、体表被羽毛,前肢特化为翼,胸肌发达.2、身体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的空气阻力.3、长骨中空,减轻飞行负担.4、双重呼吸,边飞行、边排泄,牙齿退化,卵巢、输卵管右侧退化.
哺乳类:
师:哺乳动物是目前动物世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最早的哺乳动物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图2-17中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讨论得出哺乳动物的特点:全身被毛,体恒定,胎生,哺乳)
出示五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出示各类动物中各种动物的图片)分类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别写出各类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
(学生讲述各类动物的特征)
教师总结:
类别 动物名称 归类理由
哺乳类 猫 体外有毛,胎生,哺乳
学生完成下列列表:
第三节 常见的植物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生物与非生物》这章的第三节,学生在上完《常见的动物》后,已经初步具备生物分类的思想.教科书在对学生熟悉的花、果实进行描述后,引出了种子这一重要概念.后面的内容又以种子有否被果皮包被为标准,引出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概念.就学生普遍性的认知而言,他们对花是最熟悉、最喜欢的,以此为“前概念”,一方面确实遵循了植物的繁殖规律,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种子植物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在“果实”的教学中,教材就“果实”向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问,也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果实”.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果皮”和“种皮”的区别,以防止学生错误的生活经验干扰.教材罗列了一些常见的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这类植物有一个概括性的分类.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植物和没有种子植物的主要区别.
2、说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
3、说出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学会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重难点:
重点:1、种子植物: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区别.
2、没有种子的植物:藻类、苔藓、蕨类等三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一定程度的分类,明确种子植物与没有种子植物的根本性区别.
3、植物分类的方法.
难点:
1、果皮与种皮的区别.
2、没有种子的植物的孢子和种子的区别.孢子是植物产生的一种进行生殖或具有休眠作用的单细胞.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苹果、豌豆、红松的球果、胎生狗脊、葫芦藓、海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动物并对他们进行了分类,你还记得我们对动物是如何分类的呢?
无脊椎动物
动物
脊椎动物: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鸟类
过渡:在生机勃勃的自然界中,除了活蹦乱跳的动物以外,还生活着其他一些生物.引出课题:常见的植物
以日本樱花为例介绍植物特征,从六大器官入手呈现樱花的根、茎、叶,介绍其开花、结果的过程,出示樱花结构的解剖图.
展示:几种熟悉的蔬菜和水果.
师:它们分别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
生:(讨论回答)
师:葱、青菜——叶;姜、洋葱、藕、荸荠、马铃薯——茎;胡萝卜、番薯——根 、 苹果、草莓、黄瓜——果实;豌豆、大豆、松子——种子;花菜——花.
师:思考你平时所吃的蔬菜和水果中哪些是果实?
学生自由发言…………
师:(课件)苹果被切成两半,我们会发现里面是什么?
生:有种子.
师:通常情况下,我们把这些繁殖过程中出现种子的植物,成为种子植物.种子植物通常需要动物(昆虫)、风力、水力等自然外力来帮助传播花粉,进行有性生殖,出现种子来繁衍后代.比如说蒲公英、苹果、黄瓜、西瓜、郁金香、青菜、萝卜、水稻、板栗等等都是种子植物.我们在吃苹果的时候,经常可以发现里面有种子,这一颗颗的就是种子,这是种子的皮就叫种皮,包在种子外面的一层是果皮,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下面请同学们来比较一下苹果、豌豆和红松的种子,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出示苹果、豌豆、红松的球果)
生:苹果和豌豆的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而红松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师:很好.苹果的种子刚才我们介绍了,豌豆的果实,可以剥掉的是果皮,里面的一颗颗是种子.而红松的种子是没有被果皮包被的,其实一颗松子就是它的种子,它只有种子没有果实.这样我们就按照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把种子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果实,只有种子,这种植物分布很广,其中大多数种类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它们也有根、茎、叶和种子,但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黑松、水杉、银杏、苏铁、侧柏等都是常见的裸子植物(出示这些植物的图片).请同学看这副图,这是一株银杏,你知道这些挂下来的是什么吗?
生:果实……种子……?
师:我们要判断它是被子植物还是裸子植物?
生:裸子植物.
师:是裸子植物.所以这些是银杏的种子,俗称白果,并不是果实,银杏是没有真正的果实的.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它们有根、茎、叶,还有花、果实、种子.像樟树、白兰花、栀子花、向日葵等都是常见的被子植物.你还知道哪些被子植物,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关?
生:穿的……吃的……住的……
师:对.现在我们知道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有种子,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如何测定植物种子的质量和体积?
生:可用天平和盛了水的量筒进行测量(种子放进量筒前后“水”的体积差,除于种子数,就是种子的平均体积).
师:很棒!选取足够数量的种子,这样测出的平均体积更接近于真实种子的体积.那么,接下来让同学们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种子呢?
教后反思
4 课堂上生动的画面、熟悉的情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本节课中让学生结合第一章的内容来测量种子的质量和体积,使知识融会贯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了课堂气氛.
5 在下课前给学生留问题思考,引入下一节课.
第二课时:
引入:
在自然界中,还有一大类植物是没有种子的,如: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形态特点及生殖.
师:这些植物进行无性生殖,到一定的时期自身产生能繁殖后代的孢子.下面我们来看看孢子是怎么样的.(出示实物:肾蕨)让学生看看、摸摸.这些植物也有根、茎、叶.到了夏天,叶子的背面会长出许多孢子囊,里面有很多具有繁殖作用的孢子.这些植物一般生长在树木、河流或湖泊边的阴湿环境中,它们不开花,也没有种子,这类植物称作蕨类植物.你认为这些植物的孢子与前面的中指植物的种子有何区别?
生:种子植物的花需要经过传粉、受精后才能形成种子,而孢子是没有种子的植物到一定时候自身就能生成的.
师:也就是说种子植物需要经过有性生殖形成种子,而没有种子的植物自身能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孢子,即无性生殖.下面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类没有种子的植物:苔藓植物.它们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结构比蕨类植物更简单,它们没有根,有小的茎、叶,也没有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比如说:地钱、葫芦藓(出示葫芦藓的图片).还有一类植物也是通过孢子生殖的,我们非常熟悉的紫菜和海带,它们属于藻类植物.池塘里的水绵也是藻类植物,它们非常小,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这些植物的结构更简单(出示海带).请同学观察这些藻类,它们有根、茎、叶或花、果实、种子吗?
生:没有.
师:无论是大型的藻类植物还是小型的,都是没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它们繁殖后代也是通过孢子的.前面我们学习了种子植物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没有种子的植物有蕨类、苔藓、藻类植物.请同学们从生活环境、生殖、根、茎、叶等四个方面比较这五种植物.(出示表格)
生:填表格
师:通过比较,你对植物的进化有什么认识?
生:植物界的进化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师:我们按照给动物分类的方法,根据植物的一些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50页,完成这张分类表.
练习:请用你已学会的分类方法对下列15种生物进行分类:
虎、梨、马尾松、螺、蕨、乌龟、葫芦藓、蛔虫、海带、鲢鱼、鹰、青蛙、、蚯蚓、
海蜇
指导学生阅读:P51林耐与生物分类;人类与白菜分别在动物和植物分类等级上所处的位置.
教后反思:
首先让学生能够明白种子植物和没有种子植物的根本区别,并引导学生注意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的区别,这是教学的重点.对植物学生要求能进行逐级分类,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第四节 细胞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细胞是在学习了常见的动植物之后提出的,使学生从宏观认识转向微观认识.细胞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学习本节内容的意义就在于引导学生从细胞这个微观角度去认识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所以本节教材以人类认识细胞的历程为主线呈现,主要内容有细胞的发现、细胞的结构、细胞学说、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教学目标:
1 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 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4 了解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5、学习使用显微镜;学会制作简单装片;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教学重点:
细胞的结构、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显微镜的操作.
教学难点:
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对染色体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讨论式、探究式、讲授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显微镜、透明塑料尺、各种细胞装片、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装片、
橡皮泥,课件.
以1000得到以毫米为单位的身高数据.算一算,要有多少条阿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解题方法 技巧
下一页:过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