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重要事件

问题描述:

夏商西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
1个回答 分类:历史 2014-02-04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解题思路: 老师为你提供中国古代的经济和文化方面内容。希望有所帮助。如果有需要的你从中直接摘取。
解题过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主要耕作方式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有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商周实行“井田制” (3)战国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二、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式)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三、商业的发展 1、“市”的形成和发展 (1) 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且早晚都可经营 2、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唐朝: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商业中心)。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 四、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1、“机工出力,机户出资”标志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出现 2、“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1、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2、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3、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4、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5、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社会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的崩溃 2)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主要流派 道家:老子 庄子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商鞅、韩非子 3、影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 1)孔子思想: A、 思想的核心是仁,“爱人”、“克已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 教育思想比较进步,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兴办私学。 3、孟子的思想主张:A、“仁政”。 B、“民贵君轻” (“民贵”是就百姓在维护统治秩序过程中的作用而言,并非指在政治经济地位上“民”比“君”高贵)。 C、“性善论”。 4、荀子的思想主张:A、“仁义”、“王道”。B、“君舟民水”。C、“性恶论”。D、法治。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改造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主要思想: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三钢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社会伦理道德) 五常:仁、义、礼、智、信(个人品德)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全面肯定新儒学的措施。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在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五经”成为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结果:西汉后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三、宋朝的程朱理学: 北宋——程颐、程颢 二程基本观点: 1) 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 2) 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3) 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 南宋——朱熹理学内容: “理气论”; “心性论” (性无不善,情应当从善,人应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 著述《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 明朝: 陆九渊和王阳明心学 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提出“致良知”学说 明朝后期:离经叛道”的李贽 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 四、 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 共同主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唯物思想家
最终答案:略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一道数列大题
下一页:19、20、21题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