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名人事例我6年级苏教版老师要读书笔记,要爱国的人的事例,

问题描述:

爱国的名人事例
我6年级苏教版老师要读书笔记,要爱国的人的事例,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2-0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戚继光(1528~1588)
明朝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 晚号孟诸.祖籍河南卫辉,后迁定远(今属安徽),再迁山东登州(今蓬莱).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1528年11月12日)生于鲁桥(今山东济宁东南).出身将门,自幼喜读兵书,勤奋习武,立志效国.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二十五年,分管屯田.二十七年起,连续五年率卫所士卒戍守蓟门(今北京昌平西北),春去秋归.二十八年十月,中武举.二十九年,赴京师(今北京)会试,时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率军威逼都城,上陈守御方略,临时任总旗牌,督防京城九门.三十二年,实授都指挥佥事,领山东登州、文登、即墨三营24卫所兵马,操练水军,整顿军备,抗击入侵山东沿海的倭寇.他赋诗言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止止堂集》).三十四年七月,调任浙江都指挥使司佥书,司理屯田.次年,以足智干练升都司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在龙山(今属宁波)、缙云、桐岭与倭寇三战三捷.乘胜追击逃倭遇伏,沉着应战,果断指挥,迫倭寇遁逃入海.实战中,察知明军作战能力较低,难以抗倭,多次上书请求训练新军.三十七年,在岑港(今属舟山)作战失利,免职,抗倭自效.次年三月,在浙江按察使司副使谭纶节制下,领兵救援台州.五月,歼灭入侵桃渚(今临海东)倭寇.九月,往义乌招募农民、矿工4000名(一说3000名),按年龄和身材配发兵器,编组训练.三十九年,针对明军兵器装备种类繁多、沿海地形多沮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1队,长短兵器迭用,刺卫兼顾,因敌因地变换阵形,屡败倭寇.利用作战训练间隙,撰成《纪效新书》,阐述选兵、编伍、操练、出征等理论和方法,并以此训练戚家军,使戚家军闻名于世.改任台州、金华、严州(今建德东)三府参将,整顿卫所武备,督造战船,严守海防.四十年,倭寇万余、船数百艘蜂拥浙东象山、宁海、桃渚诸地,戚继光确立“大创尽歼”的灭倭战策,集中水陆军先至宁海,而后依次剿除,九战皆捷,擒斩倭寇1400余,焚死、溺死倭寇4000余,史称“台州大捷”,浙江倭患基本解除.升都指挥使.又募义乌兵3000,参加镇压进入江西的闽粤起义流民.四十一年,福建倭患日趋严重,戚继光奉命率精兵6000入闽抗倭.至宁德,乘退潮率将士携稻草盖淤泥,涉海进攻横屿岛(今宁德东)倭巢,斩倭2600余.转兵福清,深夜攻占牛田(今福清东南),被倭寇称为“戚虎”.乘胜进至兴化府城莆田,偃旗息鼓,出敌不意,夺占林墩(莆田南),先后捣毁福建三大倭巢.班师浙江,升都督佥事,任副总兵,守卫闽、浙海防.四十二年,新倭日增,围兴化,据平海卫(莆田东南)为巢.戚继光第三次赴义乌募兵万人,奉命率中路军与右路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左路广东总兵刘显协力作战,攻克平海卫,斩倭2200余,缴获器械3900余件,救出被掠男女3000余.不久,升福建总兵,镇守福建及浙江温州、金华两府,督理水陆军务.同年冬,倭寇万余围仙游(今属福建),戚继光领兵仅6000,遂行缓兵计,等待援兵,各个击破,解仙游之围.次年,乘胜追至同安县王仓坪、漳浦县蔡坡岭,歼逃倭数千.四十四年,率水陆军至梅岭(在今诏安境),围剿勾结倭寇的海盗首领吴平,迫其逃至南澳岛(今闽粤交界海域).旋与广东总兵俞大猷合攻南澳岛,俘斩吴平部 1200余人,焚死、溺死逾5000人,毁船近百只,吴平遁逃(一说投海死).奉命兼管广东潮州(今潮安)、惠州及驻江西的伸威营军务,担负保卫自浙江温州至广东惠州数千里的海防重任.与谭纶、俞大猷等抗倭名将浴血奋战十余年,基本荡平东南沿海倭患.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戚继光奉调京师训练士马.次年,以都督同知任神机营副将.建策用三年时间训练10万车步骑精锐边军,用战车拒敌、步兵应敌、骑兵逐敌之法,加强北边防卫.受命总理蓟州镇(治三屯营,今河北迁西县西北)、昌平、保定练兵事务,节制三镇总兵以下将士.后改任总兵.考察边关形胜和敌我军情,将辖区数千里防线分为12路,设东西协守,分统诸路.同年冬,率兵至青山口(今河北迁西东北),击败蒙古朵颜部董狐狸、长昂.三年,升右都督兼督蓟州、永平、山海关军务.次年,请设武学.于帅府止止堂向所部将校讲授韬略、将艺和治军练兵之道.五年前后,写成《练兵实纪》,主张练兵之要在先练将,强调将官必须进行德、才、识、艺修养,倡办武庠(军校),从实践中锻炼、造就精通韬略的良将.六年,建辎重营三座,又创车战营六座,造战车1109辆,分置密云、建昌(今迁安东北)、遵化等地.同年冬,集车步骑军约10万人于长城边进行实兵对抗演习七天,又校阅多日,为古代练兵史上之壮举.万历元年(1573)至三年,建御敌台1337座,多次率兵出塞击败扰边的董狐狸,迫其叩关请罪.以守边功,进左都督.七年,率兵出山海关,援助辽东总兵李成梁大败蒙古插汉部首领土蛮(图们札萨克图汗),录功加少保.次年,创制自犯钢轮火,埋于沿边御敌台下,以杀伤敌军人马.在镇16年,加强边备,蓟门安然.十一年,受排挤,调镇广东.十三年,遭诬陷罢归登州.十五年十二月初八(1588年1月5日)病卒,终年61岁.有《止止堂集》留世.戚继光戎马一生,抗倭战功卓著.注重练兵,尤善育将,严明军纪,赏罚分明.抗倭作战中,创立攻守兼备的鸳鸯阵,灵活巧妙地打击倭寇.镇守蓟州,修城筑堡,分路设防,有力地抵御蒙古骑兵.所撰《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为明代著名兵书,受到兵家重视.
邓世昌(1849~1894.9.17)
晚清北洋海军爱国将领.字正卿.广东番禺人.少年时目睹西方列强军舰在中国海区横行,立志献身保卫海疆.1867年(清同治六年),考入福建船政局后学堂学习舰船驾驶.1871年,登“建威”练习舰练习航海,远至渤海湾和南洋新加坡、槟榔屿各口岸.后历任“海东云”、“振威”和“飞霆”等舰船管带.1879年(清光绪五年),调北洋水师任职.1881年1月,赴英国接收订购的军舰,驾驶“扬威”巡洋舰经地中海、印度洋回国,遂任该舰管带.1887年,以参将管带职衔再次赴英国,驾驶“致远”巡洋舰回国.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任中军中营副将、“致远”舰管带.以治军严格、忠勇刚正闻名.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勇敢战斗,在战舰受重创侧倾的情况下,全速撞向日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决心与其同归于尽.不幸鱼雷发射管被敌击中,舰体爆裂沉没,同全舰200余名官兵一起壮烈殉国.
张自忠
1891.8.11~1940. 5.16 抗日殉国将领.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4年投北洋陆军第20师当兵.1916年入冯玉祥部,从排长递升至旅长 .1926年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副官长 .1927年任第28师师长兼潼关警备司令.翌年先后任第25师师长、开封警备司令和第2集团军军官学校校长,治军严明,长于带兵练兵.1929年升第11军副军长兼第22师师长,年底部队缩编任第6师师长.1930年参加蒋冯阎战争.次年所部被蒋介石收编为第29军第38师,任师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在喜峰口前线重创日军.1935年6月任张家口警备司令.11月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1936年6月调任天津市市长.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时,受第29军军长宋哲元委任,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及北平市市长.平、津陷落后,于9月3日潜离北平(今北京).11月被任命为第59军军长.1938年率部参加徐州会战,2月增援淮北,攻克小蚌埠、曹老集等地,将日军逐回淮南.3月驰援山东临沂,协同友军歼日军一部,迫敌退回莒县.4月任第27军团军团长兼第59军军长.9月参加武汉保卫战,在河南潢川地区阻击日军12天.10月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转战豫南鄂北.在1939年随枣会战及冬季攻势中指挥右集团军,曾先后两次亲率精锐部队,东渡襄河(汉水)截击日军,各歼敌一部.1940年5月枣宜会战时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又第三次率部由湖北宜城渡襄河截击南撤日军,奋战九昼夜,陷入日军重兵包围,负伤多处仍坚持指挥作战,于16日在宜城南瓜店壮烈牺牲.7月,被国民政府追晋为陆军上将,举行国葬.随后相继在北平、天津、上海、汉口、徐州、济南等大城市设立张自忠路.8月,延安召开追悼大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赠挽词悼念.
孙中山
1866.11.12 ~ 1925.3.12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清末武装起义决策者,中华民国创始人.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878年(清光绪四年)赴美国檀香山,就读于意奥兰尼和奥阿厚书院,接受欧美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1883年回国.1886年起先后入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和香港雅丽氏医院附属西医书院,1892年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结识爱国青年,寻求救国道路.1894年6月上书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主张,未被采纳.遂放弃改良主义思想,决心以武力推翻清朝统治,拯救中国.11月在檀香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随即组织华侨兵操队,聘请丹麦教官进行军事训练.1895年在香港设立兴中会总部,密谋在广州举行反清武装起义,事泄逃亡日本.1896年10月在伦敦被清政府驻英使馆诱捕,脱险后于次年再去日本,筹划革命.1900年10月派郑士良等在广东惠州发动起义,失败.1903年在日本东京秘密创办革命军事学校,聘请日本军事专家传授军事技术和战术.1905年8月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联合光复会等反清团体,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提出以推翻清朝政府,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进一步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1906年与黄兴等人制定《革命方略》,为各地举行起义,夺取政权,建立共和制,规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原则,强调建立一支贯彻同盟会纲领、由同盟会领导的国民军,以期通过武装革命实现其政治主张.1906~1911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宣统三年),与黄兴等革命党人积极发展革命组织,联络会党和新军,在湘、粤、桂、滇等省连续策划和发动十多次反清武装起义.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渐确立城市暴动、突然袭击、以弱敌强、速战速决的战略思想(见辛亥革命战争).1911年武昌起义后,12月25日由欧洲回到上海,29日被各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宣告中华民国成立,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压迫威胁和革命党人动摇妥协,被迫接受与袁世凯达成的条件,在清帝退位后,于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4月1日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8月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等四个政团组成国民党,被选为理事长.为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于1913年7月发动“二次革命”(即讨袁战争),旋即失败.次年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华革命党,被选为总理.1915年夏末,决定组织中华革命军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军的总司令部,随后分别任命陈其美、居正、胡汉民、于右任为总司令,积极组织反袁的武装斗争.1917年秋在广州联合一部分国会议员和西南军阀,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当选为军政府大元帅,发动和领导护法战争,出师北伐,反对段祺瑞撕毁约法和解散国会.次年受西南军阀排挤,愤然辞职赴沪.1919年10月将中华革命党正式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任总理.1920年令陈炯明率援闽粤军于8月回粤驱逐桂系军阀势力,随后返回广州重组军政府.1921年4月,重建中华民国政府,当选为非常大总统.7月致函廖仲恺,提出《十年国防计划》纲目62条,包括国防方针、军备、科学、作战、军制、训练、教育等内容,指出中国欲为世界强国,免受侵略,则须努力扩充军备建设.12月在桂林设立大本营,准备由桂入湘,北上讨伐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1922年3月因湖南军阀赵恒惕拒绝北伐军过境和陈炯明暗中牵制,决定班师回粤,改道赣南北伐.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后,亲率海军舰队与叛军交战50余天,终因势单力薄,被迫退避上海.1923年初策动滇、桂军驱走陈炯明叛军,2月返回广州,3月建立名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的广州革命政府,就任大元帅.此后,督率滇、桂、粤诸军击退陈炯明叛军对广州的多次进攻.在屡遭挫折陷于绝望之际,得到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帮助,总结失败教训,认识到有军则有权,单纯依靠会党、新军和军阀,革命断难成功,遂决心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队.1923年8月派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党务、政治和军事,并聘请苏联人M.M.鲍罗廷等到广州担任顾问.1924年1月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从而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与此同时,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黄埔军校,自兼军校总理,聘请V.K.布柳赫尔(化名加伦)等苏联红军将领为军事顾问,仿照苏联红军建军原则,在军校设立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并以校军为基础,着手创建革命军.9月乘江浙战争爆发之机,亲往韶关督师北伐,进军湘、赣;10月下令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北京政变后,应冯玉祥等电邀于11月抱病赴京共商国是,行前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立场,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北上途中痛斥段祺瑞临时政府的卖国政策和召开维持军阀统治的善后会议.12月31日抵达北京后,病势日重,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在《国事遗嘱》中明确指出,为完成国民革命,“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革命的一生,重视武装斗争,并在领导武装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建立一支忠于党的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孙中山反帝反封建的指导思想是:抵御外敌入侵实行守势战略,精神与物质并重,政治与军事相辅,国防与民生兼顾,外交与武力配合,以实业为基础加强国防建设;进行国内革命战争则采取攻势战略.还提出武力与国民相结合,武力为国民之武力的建军思想.孙中山一生著述宏富,其中有许多是论述军事方面的问题,主要见于《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实业计划》、《国防十年计划》等(见孙中山的军事思想).这些著述对革命战争和中国近现代军事思想的发展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林则徐爱国
林则徐是福建人,生于朝隆统治晚期,此时的中国社会矛盾有增无减,各种弊端明显,因为实行了闭关政策,中国人不了解外国的经济政治的变化,无法从中获取自立图强的途径,而是以天朝大国自居,继续其封建主义制度的发展.林则徐成年后目睹了这一社会现状,从中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在总督任上时就雷厉风行,廉洁奉公.当英国人贩卖鸦片和入侵中国沿海时,这种爱国思想更加深刻,于是他主张“施夷长技与制夷”,命人翻译西方书籍,发扬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但是由于封建官僚的怂恿和以道光皇帝为首的上层阶级的动摇,林则徐的钦差大臣之职被他人所取代,英国人有机可乘,发动战争,在琦善的妥协下长驱直入,最终导致中国的失败,外国开始大范围占据中国领土的屈辱历史由此开始,但是爱国主义思想也由此而迅速深入人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革而不断趋于成熟化.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立体几何 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