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文字(好像是帝喾时有的)——甲骨文(商)——金文(周 写在钟鼎上的文字)—大篆(春秋战国)——小篆(秦汉)---隶书(东汉是达到高峰)——楷书(在东汉出现 王羲之是代表)
1
"矮”和“射”是在汉字使用过程中发生了交换的特殊现象,另外还有“鱼”和“牛”.
1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隶书→楷书→行书 (殷商)(周) (秦)(汉)(魏晋)草书 再问: 那么是先有草书还是楷书 我看电视上说是先草后楷培训班老师也是这么说可我们校老师是你那么说再问: 那么是先有草书还是楷书 我看电视上说是先草后楷培训班老师也是这么说可我们校老师
1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文字是__甲骨文__,汉字的字体演变经历_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_、(7个)这几个阶段、
1
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 1、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演变为小篆:由形体随意、接近图画的写实象形变为形体整齐、接近抽象符号. 2、小篆演变为隶书:又称为“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变化,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使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今文字阶段,是古今文字的转折点. 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形成现
1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1
甲骨文:这个不用解释了.金文:刻在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其文字传承于甲骨文,形声字比甲骨文多,形体比甲骨文匀称.大篆:广义的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六国文字.一般大篆只指(狭义上的)通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一种字体,也称之为籀文.因著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那有名的国宝大石鼓旁的文体,就是当时通行的
1
汉字的最初模样 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现在所知最早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笔画比较粗壮,大小也比较匀称.图为毛公鼎及铭文.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
1
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中国、日本、朝鲜、韩国、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是上古时代由汉族人所发明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是金文,然后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
1
趋势是简化,不是说到了今天我们使用了简化字才是在简化汉字,汉字的简化从汉字的产生开始就与其相伴相随.比如说我们研究唐宋时代甚至更早期的书法作品,就能从中发现一些当时的简化字,而它们并不是那个时代的正体字,但其中的一些字和我们今天使用的简化字完全相同.至于分水岭,当然是指从古体字向今体字的转变.古体字包括古符号文字,甲骨
1
隶书是汉字从古文字向今文字演变的分水岭.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学术界称之为“隶变”.隶变是汉字结构体制的根本变化,在汉字发展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
甲骨文篆书隶书 起源于秦朝的小篆,晋朝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书.隶书者,篆之捷也.” 草书 起源于汉代,梁开帝萧衍《草书状》认为,今草的产生是由于:“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说明了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历史上
1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形”是语言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必要的.在远古时代人类主要面临的是生存和种族延续问题.在与大自然和猛兽毒蛇等的斗争过程中,有时需要用”形”或”画”来表示事物.例如:远出狩猎,为了不至于迷失道路,可能在岩石上或树干上做一些标记.人类在狩猎时,也注意观察野兽的足迹,以辨别出野兽的特
1
①汉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形成汉字.②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从那时起,汉字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秦朝)、隶书(盛行于汉代)、楷书(盛行于隋唐)的脉络演变.
1
http://www.pep.com.cn/xgjy/hyjx/hyxxzy/hyxx/yffd/200409/t20040924_125480.htm
1
汉字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七个阶段.1、甲骨文.2、金文.3、大篆.4、小篆.5、隶书.6、草书.7、楷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