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 中国著名作家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请分析作者通过小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小说在人物塑造

问题描述:

《故乡》是 中国著名作家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请分析作者通过小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小说在人物塑造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1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故乡》以搬家为线索,以“我”回到故乡的见闻为内容,把现实和回忆结合起来,组成一个艺术整体;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渴望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关于《故乡》的主题:
一直来我们把《故乡》定位在批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反映旧中国农民的辛苦生活.然而这样的理解明显带有时代和政治色彩,而且对一个中学生来说,显得十分牵强.这篇小说比较深刻全面地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生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我们还应多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
1、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的过程.这样的悲剧在今天或许还在演绎.不过是麻木的特点不同而已.
2、从闰土、杨二嫂的身上可以看到旧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3、渴望纯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渴望故乡可以说是渴望一个纯真、美丽的精神家园.然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现代社会的思想道德的庸俗化,使作者感到十分的失望.
三、写作方法
第一、多方面的对比突出了主题的深刻性.“萧索”破败的“荒村”与海边河地“神异的图画”,是景物的对比.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豆腐西施”与“圆规”,是人物今昔的对比.人物对比中又具有着诸多层次.有闰土、杨二嫂前后肖像的对比;有闰土前后语言、行动、气质、性格的对比;有闰土与杨二嫂性格的对比;有“我”和闰土少年的友谊与中年的“隔膜”的对比,有中年的“我”和闰土关系的“隔膜”与宏儿和水生的“一气”的对比.这样多方面的对比.都有力地突出了“旧中国农村日趋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这一主题的深刻性.
第二、传神的肖像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少年闰土的肖像是:“红活圆实的手”,“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淡淡几笔就把一个健康活泼的农家少年的特征描绘出来了.中年国士的肖像是: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象是松树皮”.脸“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这就是一个在旧中国受尽了苦难和折磨的农民的典型的形象特征.
杨二嫂的肖像则是素描式的勾勒.“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正是一副乡村泼辣妇女的神气
第三、生动的景物描写透露出作者的感情波澜.“阴晦”的天气,“鸣鸣响”的冷风,“苍黄”的天色,“萧索”的荒村,荒凉的景物中透露出作者“悲凉”的心绪.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在这幅“神异的图画”’中,寄托着作者对理想中故乡的爱与眷恋.这一幅明净美好的画面在篇末又一次重现,则更有力地衬托了作者的美好的“愿望”.
此外,“黄昏”天色,“深黛”色的青山,“模糊的风景”,也都与作者“模糊”了的“影像”,“惘然”、“悲哀”的心境和谐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