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处理课堂中的“意外生成”

问题描述: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处理课堂中的“意外生成”
1个回答 分类:物理 2014-10-1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在教学中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教师作了认真而周密的教学预设或教学设计,可是在正式上课时,总有可能得不到学生的认同或理解,有时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此时,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去解决?如何去面对来自学生的意外生成?是照原来的预设继续上课,不理学生的一些“意外”?还是以此为契机,放掉原来的预设,作些灵活的变动?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遭遇类似的经历,慢慢摸索出一些对策.1“将错就错”,捕捉差异,挖掘课堂的生成资源案例: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上册“探究蚯蚓的运动”实验,根据书本的预测,由于刚毛的作用,“蚯蚓在硬板纸上爬得比玻璃上快”,但学生实验中却有与预设完全不一致的结果“蚯蚓在纸板上反而前进得慢”.“生成与预设完全不一致”!学生开始争论起来了,我立刻将这个难题推给学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论呢?请你们仔细观察两种结论的实验材料、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学生发现差异在于“一个用硬纸板的正面,相反结论的用硬纸板的粗糙反面”,并分析出“反面粗糙,吸水性强,会吸去蚯蚓身体表面的水分,蚯蚓产生粘着力,从而运动得慢,加上玻璃板又不够光滑而不会引起打滑,因而运动得快些.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