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论语》感悟一篇,500字左右

问题描述:

求《论语》感悟一篇,500字左右
不一定要全面,有那意思就行,如果《论语》写不了的话也可以写别的,和哲学有关
复制粘贴不要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2-16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嗯,绝对自己写的,希望看完后满意的话就采纳吧.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便是“仁”.从哲学的角度上讲,这里的人不只是指孔子的“仁者,爱人”,更在于自我人格的提升与完善.儒家的人生境界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见自身修养为基本.这一点与老庄“清静无为”的哲学全然不同,孔孟讲求的是个人的进取,正是这两种思想的影响使得中国读书人多呈现出一种“进则儒,退则道”的状态.孔子的观点主要围绕“仁”字展开,无论是“亲亲”,还是“正心诚意”,乃至其中庸的思想方式与行为准则都脱不开一个“仁”字.而《孟子》中所表现出的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得以发展.不同于“亲亲”中强调的天然血缘相亲,孟子似乎更在乎社会的大爱.首先,他提出的人性的观点,和庄子的“人皆唯利是图”的思想相悖,“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由此可见,孟子强调人性本善,将人性赋予道德色彩,以为人本性是向善的,这种善是本能的、非功利的.其次,孟子强调群体利益的至高无上,这一点在《孟子说梁惠王》一文中有所体现,“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他认为只存在群体利益,而个体利益只能包含于群体之中不可在群体的对立面,否则社会便会不和谐.且个体与群体冲突时,应“舍生而取义”,牺牲个体利益,保存群体.最后,孟子继承了上古以来的原始宗教意识,但又对其进行了理性的总结.“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他认为天命是社会必然性的一种体现,但“莫非命也,顺受其正.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而死者,非正命也”,由此观之,孟子虽认可天命的存在,但他同时以为人作为行为主体,应在必然性的天命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此选择“正命”而非“非正命”.
亲,辛苦一场,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