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具体什么意思?

问题描述:

“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具体什么意思?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3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中庸》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智仁勇"是以儒教所推崇的理想人格--"君子"为载体的,是一个品行高尚的人所具备的三种美德,所谓"君子道者三","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而要达到这三种品质,成为理想人格的君子,这就必须从好学/力行/知耻三方面入手,并不是说仅仅"好学"就与"智慧"相近了,"力行"就与"仁德"相近了,仅仅知道"是非羞耻"更不能说就是接近"勇"了.“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生知/安行者,知也;学知/利行者,仁也;困知/勉行者,勇也"(朱)"智"乃天生之智慧/悟性,只有通过"好学"之途径才能"先天不足,后天补之"接近之."仁"为个人的品德和精神情操的根本,中心是重视人的价值,"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推已及人.只有"力行",通过实践才能理解通晓人与人的关系本质,方能近于"仁",达到"知人""泛爱从而亲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勇”是“仁者”所具备的品质,“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若一个人还不具备仁之品德,要达到“勇”之先决条件是要明是非/辨善恶/知当为不当为,即所谓“知耻”方能“近乎勇”也.查看原帖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hfftbj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