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风俗习惯、饮食

问题描述:

南亚风俗习惯、饮食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2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南亚次大陆在人文地理上分成南北两块:北面是莫卧儿王朝统治时期,南印度则是一些土邦领地.印度有悠久的古代文明,文化沉积较为浓厚.同时,自然地理面貌也极为复杂.文化沉积浓厚使得一些生活习俗代代相传,外来的生活习俗不易在此立足.自然地理面貌复杂,交通不便,各地较为封闭,经济停滞不前,又使本来就不太开放的印度更加封闭化.因而,印度居民生活习俗总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印度居民享有悠久的古代文明,自己形成了一整套关于生活习俗方面的传统;二是印度居民生活比较闭塞,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生活习俗.在这种大的前提下,我们仅用一点笔墨是难以将这一时期印度居民的生活习俗进行全面概括的.
饮食
居住在印度中部和北部的居民,主食以面食和高粱饭为主.制作面食的方法主要是煮,蒸,烤,尤以烤小饼最为常见.印度南部居民主食以米为主.除了大米和麦面之外,印度的杂粮很多,有大豆,绿豆,红小豆,蚕豆,三角豆等.水果产量较大的品种有桔子,香蕉,菠萝,荔枝等.印度的饮料有两种:一种是茶,一种是酒.印度居民以喝红茶为主,基本不喝绿茶.他们在茶里放入适量的牛奶和糖.印度的酒不如茶那么有名,因为作为国教的伊斯兰教教义是不提倡喝酒的.印度居民的食具别具风格,无论是盆,壶,罐,还是盘,碟,碗,都喜欢用铜来制作.印度居民用盘子盛饭,用右手抓食,一般是用三至四个指头(姆,食,中,无名)撮吃米饭,用一个指头(食指)搅拌茶汤.
服饰
北印度居民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基本上穿伊斯兰信徒的服饰,南印度的居民由于伊斯兰教推进的速度过慢,则保留了很多地方性的服饰特点.
印度妇女的服装具有浓厚的本地色彩,伊斯兰文化对其影响只表现在面纱方面.妇女服饰通常由三大件组成:裙子,纱丽,紧身上衣.居住条件此时的北印度许多建筑具有浓厚的阿拉伯文化风格,这在王宫
建筑方面
表现得非常明显,然而并不完全如此,在一些伊斯兰教的势力尚未达到或势力尚不足的地区,当地建筑风格就表现出来了.在南印度及其远离印度中部的地区,居民的建筑具有浓厚的原始建筑风格,这和当地居民始终生活于农村公社有关.在印度,农村公社遭受沉重的经济剥削,无力从事扩大再生产,从而使得社会停滞不前,反映在居址建筑方面就是古老的东西长期予以保留.
交通
印度人很早就参与了中西交通,因此,交通有悠久的历史.相比而言,健陀罗,白沙瓦,旁遮普,呼罗珊,德里平原等地,交通比较发达,有许多官修的大道,这些大道有的已经延续几千年了.它们都是中西交通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然由那格浦尔向南,越温德亚山脉,道路比较难行,这就是为什么北印度长期无法推进到南印度的根本原因.然而,在这个时期,由于莫卧尔王朝的刻意经营,此时也有了比较畅通的交通网络.印度国家的主要道路都是用石头铺成的.在沿海地区,从信德的卡拉奇一直到缅甸西边的阿拉干和印度的达卡,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沿岸都分布有东西交通的海港.陆路交通的主要工具是马车,牛车,其次是马,象,驴,骆驼,最后才是轿子和人力车.印度此时的通讯业比较发达,有比较完善的邮政体系.邮政部门分为快马投递和步行投递两种.国内的投递业务已经发展到了每个村落.国际的邮政业务则可达中国,朝鲜,日本,越南,伊朗,西亚和中非.商业在此时期,印度的商业活动还是非常活跃的.首先,印度的商人是在州,郡之内从事商业活动.其次,印度的商人还发展了地区之间的商业.第三,印度的海外贸易非常活跃.十六世纪前后,海上的贸易路线极少发生变化,旧的路线仍在使用着:从印度西海岸经由波斯湾和伊拉克到地中海,或经红海和埃及到地中海;从印度东部海岸经由太平洋往中国和日本.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