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拒绝》读后感精选三篇

问题描述:

牡丹

六年级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9-05-0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牡丹的拒绝》读后感一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

     牡丹高贵华丽被世人赞美追捧,谁知它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可牡丹却仍保持它高贵的地位。

     第九届牡丹花会已悄悄来到,人们带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滔滔黄河般涌进洛阳城。可是绿色的牡丹园冷风飕飕,枝繁叶茂满园阴翠仅有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牡丹花苞。谁会知道春还未曾到来……但牡丹却千朵万朵即将纵情怒放,似解冻的大江,壮丽夺目。

     你可能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们当做富贵膜拜,可是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就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拂来,千朵万朵盛期牡丹,忽然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

     可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属于它的盛大节目?牡丹有自己的方式,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不偏于盛大节日的诱惑。牡丹高尚是因为它有自己的个性,牡丹因此会富有极大的“魔力”不妥协,不媚俗,也许再被贬责十次,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是无可言语的。牡丹拒绝的并不是游人责骂的言语,而是自身的点点需求,因而人们也就不会去拒绝它的美。

     人也一样,不用完全迁就他人,或是他人的一些想法,要遵循自己的规律,自己的个性。

 

 

 

 

《牡丹的拒绝》读后感二

      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牡丹已是国花了,之所以它会发展到这样,自然离不开品性的问题了。任何一种花草都会有品性,有的不易察觉,有的却是腐朽落败。

      牡丹却独树一帜。

      有人说,它富贵、冷艳、秀韵多姿,然而都不是她真正的品质,这仅仅是她的外貌,并未从深处去体会她的内在。

      该文作者张抗抗就发现了牡丹的另一层美。

      文中说,传言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碰巧的是,洛阳水土非常适合她的生长,所以洛阳渐渐以牡丹出名,盛于唐、宋。犹如: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欧阳修。看牡丹一定要去洛阳看的,没见过洛阳的牡丹就不能算作真的看过。

      然后,这一年的春来迟了,所以牡丹也还没开放。看花人踩准了时间来此等花,却未有收获。春尚未来到,洛阳城,出奇地安静,冷清至极。说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却不知此年的春天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如何责怪牡丹呢?

      牡丹是太实在而守约不开的,因为春的涵义:着实地未来。世人有谁?可以违背真正的约定而擅做主张。一切都是在掩盖,掩盖真相,如何有好处,怎么值得称赞?

      所以,这绝不是失约,而是这年的春实在太晚。

      或许你会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不仅只有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话也是有灵性,有品味的高低的。

      品味,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

 

 

 

 

《牡丹的拒绝》读后感三

      “牡丹”,这个名词在中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国花。牡丹代表着吉祥、幸福,也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其实牡丹的真正含义是:代表着我们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最近我读到的一篇文章——《牡丹的拒绝》,就是写了牡丹的这种精神。一般许多作者写关于景物的文章都是重点写景物,但是张抗抗写的《牡丹的拒绝》却不是这样,他并没有将感性的景物作为表现重心,而更多地突出了一种理性。

     《牡丹的拒绝》这篇文章优雅中蕴含深意。我很喜欢这篇文章,这里面有许多优美动人的字词句,富有哲理的段落令我受益匪浅。比如说,文章第二小段写道:“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的惊世骇促。”还有12小节描述的牡丹的样子:“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春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而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国,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放的意思。”等等。还有一些名诗佳词也深得我意:“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等等。还有一段令我难以忘怀的结尾:“于是你在无言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从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要学习牡丹不屈不挠的精神,不要被人高威猛吓倒,要有自己的品位与风格。还要有坚持自己个性的意念。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